這類產品火了!剛宣布,批量限購1萬!
- 來源:金融界
- 時間:2023-08-28 14:12:49
年內業績領先的量化基金持續獲得資金青睞,加碼限購控制規模。
國金基金今天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旗下三只量化基金均將單日申購限額設定為1萬元。對此基金經理回應稱,本次提出限購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國金公募量化管理規模趨近于內部設置的觀測閾值。
量化基金以全市場選股為主,覆蓋的行業和個股相對較廣,在行業加速輪動的市場環境下優勢突出,今年機會分散的市場環境利于量化策略獲取超額收益,因此受到資金追捧。截至目前,主動量化基金規模大概率已超千億,部分產品更是憑借亮眼業績成為“爆款”。
(資料圖)
但業內表示,量化投資換手率較高,同一策略規模容量有限,很容易遇到規模的天花板。目前,任何一個公司量化投資團隊的規模均不超過300億。因此多只基金選擇啟動限購控制規模過快膨脹,維持產品的穩健運作。
“爆款”量化基金限購1萬元
8月23日,國金基金發布公告宣布,旗下三只主動量化產品批量限購。
具體來看,自8月23日起,國金量化多因子、國金量化多策略、國金量化精選將所有渠道,所有投資者的投資限額統一設置為:單個基金賬戶單日單筆申購及單日累計申購金額均不得超過1萬元。對比來看,這樣的限額堪稱”嚴格“。對于限制大額申購的原因,公告中表示,是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其中,國金量化多策略、國金量化精選兩只基金為首次限購;國金量化多因子則是加碼限購。5月25日,該基金在所有代銷渠道啟動了500萬元的大額限購措施。
今年公募量化基金成功“出圈”,而國金基金旗下的產品由于業績居前受到較多關注。從規模來看,前述三只基金,其中兩只規模在今年增長了超40億元,另外一只增長了15億。合計規模在半年內由33.37億元增至133.42億元,足足增加了1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只基金均由馬芳管理(單獨管理或參與管理),她也借此躋身百億基金經理行列。
從三只產品的業績走勢來看,國金量化多因子和國金量化精選走勢高度一致,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10%,事實上這兩只產品的策略也完全一致;國金量化多策略的定位則更偏大盤股,對標滬深 300 指數,年初迄今漲超7%。據悉,該公司量化團隊是采用 AI 算法來做量化策略,對模型的適應性和業績穩定性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對于本次限購,國金基金也進行了回應。國金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副總經理馬芳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國金量化策略一直以來把獲取相對穩健的超額收益作為投資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國金公募量化管理規模趨近于內部設置的觀測閾值。
“通常來講,我們會在觀測值附近以相對穩定的規模為前提觀察策略表現情況,這也是本次提出限購的主要出發點。為保障基金相對平穩運作,維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國金公募量化基金選擇限購。”馬芳進一步解釋道。
而在一個多月前的7月17日,馬芳在某理財社區曬出了自己定投國金量化多因子股票的記錄,并回應了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規模較大的問題。“目前的規模增長仍然在我們的策略容量范圍內。從歷史上看,產品超額的分布并不是均勻的,大家可以關注產品長期的超額表現。”她一度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8月22日,馬芳旗下新基金國金智享量化選股剛剛成立,首募規模為19.91億元,認購持有人有45,416戶。由于發售期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超過本次募集規模上限20億元,該基金啟動了比例配售,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為73.871647%,受資金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無獨有偶,同樣在8月23日,中銀基金表示,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自8月23日至8月25日,中銀量化價值混合暫停接受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累計超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和轉換轉入)申請。
主動量化基金規模或已超千億
受資金追捧背后,公募主動量化產品今年的業績表現明顯優于主動權益基金。
Wind統計顯示,年初以來截至8月23日,主動量化基金平均收益率-3.76%,表現遠優于主動權益產品。不少公募主動量化基金冒尖,創造了優秀的業績。如艾定飛管理的華商計算機行業量化、孫蒙管理的華夏智勝先鋒和華夏智勝價值成長、江峰管理的信誠多策略、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選等基金產品均有不錯業績表現。
信達證券表示,量化基金對于公募行業重倉股的配置比例通常較低,是持股分散程度更高、抱團度更低的投資品種。同時,量化基金的因子選擇與加權方式一定程度上天然導致對小票的超配,更適合存量博弈市場下獲取相對收益。量化選股一來可以覆蓋更多股票: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經理精力有限,能夠研究、覆蓋的行業和股票有限,量化選股可以用量化因子篩選更多股票。二來可以使持倉較分散:量化選股的特點是每支股票持倉不高,且行業配置上較為均衡,可以消除個股帶來的異質性風險。
量化基金業績表現備受市場關注,相對穩健的業績也帶動了部分量化基金規模猛增。整體而言,半年內主動量化基金規模大增150億元,截至二季度末達到994億元,若算上下半年成立的新基金,目前主動量化基金規模大概率已經突破千億大關。
舉例來看,華夏智勝先鋒半年內規模由4.26億元增至38.34億元,增幅達8倍以上;招商量化精選由去年末的10億左右增值34億元以上,增幅205%。國泰君安量化選股上半年規模更是猛增50倍,從一只規模僅有1500萬的迷你基金”逆襲“為10億以上規模的產品。此外,廣發百發大數據策略成長、長城量化小盤、西部利得量化成長等多只業績居前的基金規模增幅都比較大。
伴隨著資金的涌入,不少績優量化基金已經啟動限購。就年內收益率超過5%的25只產品而言,四成已經暫停大額申購。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策略容量的限制,規模超限度大幅增長會對量化基金的投資帶來負面影響。為平衡業績與規模的關系并保護投資者利益,多只量化基金才開啟限購。而且偏中小盤的策略,要維持一定的超額收益水平,可能其所承載的規模本身就相對小一些。
投資有一個不可能三角,大容量,高收益,低風險。三者不可兼得。量化基金經理對這個不可能三角認知更為深刻。限購或者暫停申購本質上是犧牲大容量,而更多追求策略的高收益和低風險,體現了量化人把投資者利益放在自身短期利益之上的擔當。
不過,也有一些主動量化基金業績表現不佳。Wind統計顯示,11只主動量化基金今年以來凈值跌幅超過10%,表現墊底者區間虧損幅度達30.37%。對于主動量化基金業績表現分化的原因,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近兩年中小市值行情持續占優,所以偏中小盤策略的量化基金表現整體會更好。更重要的是,量化投資也需要基金經理去篩選各種因子、從各種規律中提煉經過驗證的規律、設定有效的數據模型,從而長期持續對量化模型進行優化改進。某種程度上講,業績差異也體現了不同基金經理的研究和管理水平差異。
業績長線在線不易
在整個公募基金市場中,量化產品的占比并不大。目前量化公募產品的合計僅2500億,僅相當于主動權益和被動指基的零頭。
然而,蛋糕雖然不大,競爭卻很激烈。有業內人士直言,”目前大部分量化基金采用的選股邏輯有很多相似之處,普遍采用的選股模型是多因子模型,出發點是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量化,輸入數據來源也相同,對因子權重分配則摻雜著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的主觀判斷。”
而回溯過往不難發現,很少有量化基金經理能做到業績與規模長期雙豐收。績優量化基金主要還是靠機構基金推動快速上量,一旦業績不佳很容易遭受資金拋棄,因此量化基金一旦出現業績不盡人意,規模很容易出現快速下滑。但要保持業績長期在線,無論對于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而言還是量化基金經理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招商證券此前在研報中表示,針對公募量化產品策略同質化的問題,不少機構已經作出積極嘗試,并且取得了不錯效果。例如,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新技術在量化投資領域的應用日益漸多。此外,受交易限制、換手約束等因素的影響,公募量化往往采取低頻策略。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嘗試更高頻的周度甚至日間策略,極大地緩解了策略擁擠的問題。展望未來,新的策略和新的技術的不斷運用,將是解決公募量化策略擁擠的重要手段,公募量化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