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版權”到底保護了誰?為何選擇“出走”?
- 來源:金融界
- 時間:2023-08-21 01:18:51
“圈子里的人都在討論視覺中國指控攝影師侵權的事情。”風景攝影師肖文凱在2019年入駐簽約了視覺中國。他告訴銀柿財經,事實上,這兩年攝影師在視覺中國的平臺收益越來越少,“現在看到這個新聞后更心寒了。”
【資料圖】
近日,星空攝影師戴建峰發文稱,自己收到視覺中國(000681.SZ)方面的郵件,指稱戴建峰公眾號使用的照片涉嫌侵權。但他發現,這些所謂的“侵權照片”都是自己拍攝的,而且自己未與視覺中國進行合作。對此,視覺中國回應稱系“誤會”,并表示涉及照片經過層層授權,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成。
銀柿財經就此向戴建峰發去私信詢問具體情況,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目前,視覺中國已將相關照片下架,網站內已無法檢索到此次事件中涉及的作品。
8月18日,視覺中國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其中顯示,公司有超過4億的攝影、矢量圖、視頻、音樂等素材,是全球最大的同類數字版權內容平臺之一。海量的圖庫背后,是視覺中國依靠復雜的圖片內容代理鏈條筑牢自己的“版權生意”。作為素材的創作者,攝影師是其版權生意中的重要角色。但是,近年來隨著“鏈條”范圍擴大,像肖宇這類攝影師的收益受到了明顯擠壓。
擁有知名圖庫的獨家代理權
根據戴建峰的發文講述,他在8月15日收到視覺中國的郵件,稱其“在貴司微信公眾號/網站的使用場景中,未經授權使用173張我司擁有著作權相關權利的視覺內容”,并給出了兩種“繳費”的解決方式:合作一年5萬元,或者支付8.65萬元達成和解。
在打開對方提供的涉嫌侵權的照片內容后,戴建峰卻發現這是自己拍攝的作品。這些作品從未和視覺中國進行合作,也未將作品上傳過其圖庫。對于這個從天而降的“大鍋”,他要求視覺中國給出合理的解釋。
事件引起熱議后,視覺中國官方發博表示,“經初步核實,涉事圖片系該攝影師授權圖片庫Stocktrek Images進行銷售,Stocktrek Images又將相關圖片授權給GettyImages銷售。視覺中國作為Getty Images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合作伙伴,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內的完整的銷售權利,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
而戴建峰并不接受這一解釋,選擇了“硬剛”,在8月16日再次發博稱,和Stocktrek Images、Getty Images核實后確認,Getty Images無權將作品再次轉授。同時,視覺中國提到的Stocktrek Images公司表示,已通知視覺中國下架相關作品。相關工作人員還表示,GettyImages平臺也將與視覺中國聯系下架戴建峰的作品。
曾在視覺中國入駐將近10年左右的攝影師張立回憶說,在2012年時他是與華蓋創意簽約的,而這家公司正是視覺中國的前身“Photocome”與Getty Images創立的合資公司。
資料顯示,2000年,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聯合其他創始人一起搭建了Photocome網站,也就是視覺中國的雛形。2005年,Photocome更名為漢華易美。6年后,當初投資Photocome的U1G集團將旗下的漢華易美、華蓋創意、視覺中國整合重組,成立了視覺中國集團。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彼時的遠東股份登陸A股市場。
視覺中國的成功上市,離不開其與國際知名的圖庫Getty簽訂的獨家代理協議。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視覺中國與其的合作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一直是Getty Images在國內的唯一代理機構。
“圖片代理授權鏈條”浮現
除了與國際圖片機構合作,視覺中國也有自己的分銷網絡。多位攝影師介紹,視覺中國旗下有VEER、光廠創意(VJshi)等分銷平臺,而且還與不少圖片庫平臺有合作。而分銷體系得以運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像張立、肖文凱這樣的簽約創作者群。
據悉,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上市、經營規模擴大之后,其簽約攝影師達到1.4萬人。而后隨著2016年收購比爾蓋茨創立的全球知名圖片庫Corbis資產、2018年收購并經營位于加拿大的全球領先的攝影師社區500px、2023年投資控股國內領先的音視頻素材交易平臺光廠創意,視覺中國簽約創作者群體數字在2022年時超過了50萬。8年間,視覺中國簽約的創作者增長近36倍。
而關于攝影師和平臺之間的合作,作品授權涉及著作權的許可問題。8月16日,肖文凱向銀柿財經發來一份簽署于2021年的《供稿人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協議》顯示,代理方為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華易美”),這是視覺中國旗下一家公司。
憑借這份《協議》,銀柿財經得以窺見視覺中國的代理鏈條延長的基礎。
根據協議第三款“權利與義務”,在獨家代理中,漢華易美是授權方所有版權素材在全球范圍內的唯一代理機構及專有使用權人,即授權方承諾其享有著作權的全部版權素材應獨家授權給代理方,且不得再將其擁有的版權素材授權給其他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或使用;非獨家則是,授權方可將其版權素材授權給其他任何圖片代理機構,也可將其版權素材直接授權給其他機構或個人使用。
最關鍵的是,《協議》中還特地指出,無論適用何種代理類型,即不論是獨家代理還是非獨家,代理方均可在全球范圍內向代理方認為適宜的任何第三方推廣、復制、傳輸、修改和銷售授權方所提交的版權素材。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視覺中國可以“轉賣”攝影師的圖片。
為了吸引創作者,《協議》中就版權素材的分成也有約定,主要基于創作者提交的版權素材所產生的銷售額。從《協議》內容來看,版權素材的分成比例取決于代理是獨家還是非獨家。獨家代理將按照素材的不同類型控制在20%~35%之間,非獨家則在20%。
不透明的分銷體系
“圖片代理的鏈條延長后,攝影師拿到的收益越來越少。”肖文凱解釋道,《協議》中約定了漢華易美素材分銷的權利,隨著代理商增多,給攝影師的分成基數就會降低。
比方說,某版權素材標價100元,漢華易美找到第三方代理商,基于雙方共贏的原則,第三方代理商對版權素材標價調低到90元,這也意味著第三方從漢華易美拿到的素材進價會更低,低至80元。而這80元也就是攝影師分成基數。以此類推,代理級數越多,攝影師分到的錢就越少。
另外,掛在視覺中國旗下分銷平臺上的版權素材單張售價也因為打包套餐、包月套餐、包年套餐等銷售方式而降低。銀柿財經嘗試在視覺中國官網上購買素材,人工客服介紹,單張購買一張用于線下印刷宣傳的素材價格在千元左右,但如果打包或者選擇年度合作會優惠不少。
張立有相似的經歷。在2021年時,他的一張照片僅獲得1毛錢分成。視覺中國發給張立的銷售報表顯示,其在視覺中國分銷平臺VEER售賣的一張名為“上海虹橋機場”的圖片,單張標價180元,實際售價為3毛4分,按照30%的分成比例,他的稿費僅有1毛錢。
對此,視覺中國方面曾核查解釋稱:“該個人用戶在2021年4月15日付款購買了399元可以一年內下載1000張素材的套餐,并于2021年9月7日下載了您的2張圖片。銷售價格分成嚴格按照簽約供稿人協議來執行,沒有差錯。”
“早期打出的‘Getty Images中國簽約攝影師’名頭響亮,素材審核嚴格,門檻較高,簽約攝影師人數還沒過萬,收入分成比例能拿到35%,比較可觀。”張立表示。
“2012年前后,他們銷售模式還比較傳統,不少版權素材直接賣給廣告營銷客戶,標價高、環節又少。”張立回憶,他那個時候月收入甚至能近萬元,“后來簽約門檻降低、創作者人數激增,版權素材數量膨脹。客戶選擇變多了,后來各種套餐也隨之出現了。”
肖文凱表示,2019年時簽約入駐每個月還能拿到4000元,后來分成收入逐漸縮水,去年開始他就不再將照片上傳至平臺。“靠著之前的版權素材,年初有一個月拿到200多元。”肖文凱稱。
關于分成收入,不少簽約入駐攝影師特別提到體系“不透明”這點。肖文凱給銀柿財經展示了他在今年年初收到的幾條信息,里面包括分成前收入、分成比例和分成收入,銷售渠道均為視覺中國官網平臺。“雖然看到了收入,但我并不知道視覺中國究竟以多少價格把素材賣給了哪些客戶,這些信息對創作者來說都是未知的。”
“以訴代銷”還能走多遠?
根據2022年財報,視覺中國直接簽約客戶數超過2.4萬家,其中包括黨政媒體、廣告營銷、互聯網平臺和大中型品牌企業,等等。視覺中國2023年上半年財報還顯示,中小企業年度付費客戶超過20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視覺中國業績并不理想,其收入來源主要是視覺內容與服務。從其近幾年財報來看,自2019年多次版權事件風波后,當年營收和凈利潤為7.22億元、2.19億元,下滑幅度分別達26.9%、33.9%。之后幾年業績亦未有大變化,在2022年度,視覺中國實現營收6.98億元;歸母凈利潤0.99億元,還不及2019年水平。不過,今年上半年其盈利有所轉好,凈利潤0.91億元,同比增長65.72%。
此外,雖然視覺中國直接簽約客戶數量保持連年上漲,但2022年僅上漲4%至2.4萬,較2021年的35%漲幅已經明顯下降。
近幾年業績不理想,但視覺中國“版權保護”的動作卻越來越多。銀柿財經注意到,視覺中國在近幾年的財報里提及訴訟的次數和仲裁事項金額都在上漲。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2020年和2021年,公司及子公司起訴/申請仲裁涉案金額均未超過600萬元。而在2022年視覺中國涉及的訴訟或仲裁案件中,公司及子公司起訴/申請仲裁72起,涉案金額達2301.03萬元,同比增長三倍多。
長期受到輿論對于“版權生意”質疑的壓力,在2023年上半年財報中,視覺中國指出,報告期內版權保護收入占比1.26%。今年上半年,視覺中國公司及子公司被訴/被申請仲裁11起,涉案金額706.13萬元,其中版權糾紛4起,版權糾紛涉訴金額167.33萬元;公司及子公司起訴/申請仲裁78起,涉案金額2151.1萬元,其中版權糾紛62起,版權糾紛涉訴金額113.75萬元。
另外,代理方漢華易美這幾年也有上萬條司法案件信息,且在9478個案件中身為原告,主要糾紛均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等等。
“聽到視覺中國告人侵權,我們其實不足以為奇。”肖文凱笑稱,“畢竟圈子里經常調侃,維權訴訟手段是視覺中國的一大創收方式。”這一點指的便是視覺中國“批量維權”。
明明著作權利主體是創作者,為何視覺中國可以有發起訴訟維權的權利?可以發現,《協議》約定了代理方擁有“版權素材的著作權維護”的權利,對于獨家代理的版權素材,代理方或者代理方的代理商,發現第三方的未經授權的侵權行為,可以提起訴訟、進行調解、代收賠償金,等等。
財報顯示,早在2017年,視覺中國就已經自行研發完成了一套基于圖像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鷹眼”(圖像互聯網版權保護平臺),包括自動全網爬蟲、自動圖像比對等能力,自動處理約200萬/天以上的數據,能夠追蹤到公司擁有圖片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并提供授權管理分析、在線侵權證據保全等版權保護服務。視覺中國此前表示,這套“鷹眼”系統,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實現客戶數量大幅增長。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一步解釋稱,若侵權主體為公司,且為老客戶,視覺中國會讓負責該客戶的銷售去溝通,將未購買的圖片后置給付;若發現侵權的是新客,則會發送律師函或告知侵權的函件等,附上明確的報價表,希望侵權主體能夠補錢。
與創作者息息相關的是,對于經調解或者訴訟達成的賠償,在扣除代理方因索賠而產生的全部支出后,由代理方、創作者根據分成比例進行分配。一位前幾年還與視覺中國簽約的攝影師表示,“訴訟成功后,視覺中國會通過利益分成鏈條回饋到原作者,我當時收到過,明確說明是‘維權’收益。”
但受訪的其他攝影師坦言,最近幾年并沒有聽說身邊的同行有拿到過維權分成。“參照戴建峰收到的兩種解決方式,大部分客戶收到郵件后更愿意成為他們的合作客戶。”
考慮之下,再加上這次事件,肖文凱決定終止與視覺中國的《協議》。銀柿財經接觸的幾位攝影師,此前都有類似的“出走”經歷,大多原因在于分成收入降低。張立也感嘆,原本視覺平臺充當了創作者、客戶兩者之間的橋梁,起到了對接資源的作用,而現在分銷體系讓大部分攝影師更傾向考慮社交平臺,或者自己積累的資源接觸客戶。
本文源自:銀柿財經
關鍵詞: